端午寄情,香囊为伴。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佩戴香袋香囊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端午将至,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香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晓梅又制作了一批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香囊作品。
走进“唐妈妈香袋工作室”,一个个色彩艳丽、立体饱满、精美精致、芳香沁人的香囊令人目不暇接。“搬脚娃娃是非常具有中国传统香袋制作技艺的一个代表性造型,它的手都是可以动的。这个娃娃我给它抱了一个旗开得胜,用来送给中高考的孩子。如皋具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我在搬脚娃娃的基础上,让它抱了如皋的农产品百日子萝卜,还抱了一个寿桃,寓意就是如皋如歌,常来长寿。”小香包、大学问,在方寸之间绣天地可一点儿都不简单,从配制研磨中草药粉、裁剪面料,到制作版型、缝锁边缘,最后添加饰品,每一个步骤都分外讲究,配色协调统一、针脚平整利落。
香韵流转、包绣万象。除了最常见的鸡心、菱角、虎头、三角粽子等传统造型,近年来,唐晓梅不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在面料改良、配件升级的基础上设计出三、四十种花样,并赋予香囊更多作为车挂、耳钉、钥匙扣的实用性、日常性。不仅将花开富贵、路路通达、福泰安康、锦上添花等美好寓意统统包进香囊中,也让传统手工艺品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针一线,绣出指尖的非遗之花。曾祖父裁缝出身、擅于裁制各种中式服装,自己从事幼儿教育二十多年、爱好手工,各种机缘巧合让唐晓梅成为了“唐妈妈香囊”的创始人和传承人。“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一定要代代相传。”从2016年踏足香囊制作这一领域到2022年入选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香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唐晓梅用一双巧手坚守着古老的香包绣制技艺,也通过进学校、走社区,让更多的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记者 钱姗珊 刘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