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江苏跨江滨海、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盈,是我国有名的美食大省,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就诞生于此。千百年来,在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上,厨师和食客们融合南北烹饪技艺之长,用品类丰富的食材,在锅碗瓢盆间创造无数佳肴,既有精致大气的国宴名菜、工艺考究的“非遗”珍馐,也有寻常巷陌的小吃茶点、田间地头的乡土美食。
从2023年元旦起,新华日报·交汇点每天一推“味蕾上的江苏·本土美食志”。让我们一起带着敏感而挑剔的味蕾,品尝各地美食特色,寻觅烹饪文化根脉,感知人间烟火升腾。
美食简史
董糖是江苏如皋和高邮等地的传统点心,其口感酥松香甜,外形一寸见方,层次分明,剖面中心因褶皱而成独特的丹凤眼状。董糖是两地及其周边地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人们对董糖最大的印象就是“易碎”“易掉粉”,尽管外部有一层糯米纸包裹,但吃时仍需小心翼翼。
如皋董糖相传由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创制。清《崇川咫闻录》记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此糖自秦淮寄巢民,古至今号秦淮董糖。”
相传,董小宛与如皋才子冒辟疆在苏州半塘相遇,一见钟情。后来冒辟疆因故返乡,小宛便以精细白糖、褪壳芝麻、纯净饴糖、上等面粉亲手制成酥糖,从南京托人转交给冒辟疆。
董小宛嫁到如皋后,发现如皋人有食用大麦焦屑的习俗,且了解到大麦焦屑有祛暑气、去油腻、健脾胃等功效,遂将酥糖主料由面粉改为大麦焦屑,制成如今的如皋名点——董糖。2009年,如皋董糖入选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邮地区也有一种特产叫秦邮董糖,与如皋董糖十分相似,二者都进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说,秦邮董糖由高邮人、明代永乐年间进士董璘为孝敬慈母精心研制而成。
产地口味
如皋、高邮。口感酥松香甜,吃的时候容易掉粉。
烹饪手法
这里介绍一款家常董糖的制作方法。
步骤一
炒面粉。在锅中倒入两杯中筋面粉,不停搅拌,全程用中火慢炒4-5分钟,取出备用。
步骤二
熬糖。在锅中倒入半杯白糖、半杯麦芽糖、半杯水,用中火慢慢熬制,不停搅拌,至糖浆表面出现气泡。
步骤三
筛粉。将炒好的面粉和一杯花生粉混合均匀,用滤网筛出细粉,均匀地铺在操作台上。
步骤四
在细粉中心倒上尚未冷却的糖浆(60度左右),将余下的部分细粉撒盖在糖浆正面,用擀面杖轻轻按压擀平,形成糖片。在糖片上继续撒盖细粉,擀平。
步骤五
将糖片连带细粉卷折起来,用饼干模具定型成四方的长条状,放到案板上切块。将切好的方块放入模具凹槽内塑型。
步骤六
将董糖块从模具内取出,即可食用。
整理:董鑫亮 金亦炜
制图:朱丹清
图片:董鑫亮